人生最後一個典禮

簡單也可以很得體;設計一個反映逝者生平的儀式,雇用一家懂得辦理基督教禮儀的殯葬商,夥拍具主理喪禮經驗的牧者就會令程序更順暢,帶出的氣氛更祥和;因為他們知道該引用什麼經文,在什麼時候出什麼音樂,在什麼時候播放什麼詩歌,並懂得基督教用語,... 這些都需要合作和默契。

(資深輔導員 杜婉霞)

傳來幾位老人家的死訊:朋友的爸爸、朋友的老爺、好姊妹的媽媽……還有幾位在最後彌留。

參與了幾個喪禮,有無宗教的,叫維新,也有基督教的,叫安息禮;若逝者是年邁長者,又不想他那輩仍在的長者為出席喪禮太勞累,家人都傾向將喪禮盡量簡單。

但簡單也可以很得體;設計一個反映逝者生平的儀式,雇用一家懂得辦理基督教禮儀的殯葬商,夥拍具主理喪禮經驗的牧者就會令程序更順暢,帶出的氣氛更祥和;因為他們知道該引用什麼經文,在什麼時候出什麼音樂,在什麼時候播放什麼詩歌,並懂得基督教用語,(請來賓低頭默禱而不是三鞠躬) 這些都需要合作和默契。一般火葬場禮堂只提供咪而沒有其他音響設備,(葵涌火葬場連咪也沒有) 有經驗的團隊都會自備器材,務求使音樂、詩歌和信息都能被聽得清楚。

因為疫情嚴重,死亡來得太急太突然,很多家人都沒有足夠心理準備及未能充份了解逝者對後事的安排意向。若家人間持不同意見,就容易引起衝突。相信大家的動機都是想辦好件事,大家都是為先人好;但結果卻造成家人間的不和甚至決裂。

我相信先人都不想見到後人為辦後事而起衝突;但總要有人為後事做最終決定。我會建議由最親的人(配偶)作最終決定。若逝者是父/母,有多過一個子女而子女們又未能達成共識,那可考慮由擔任主力照顧者的子女作最終決定,因為照顧者多與逝者建立了較深的關係,而痛失一個自己照顧多時的人頓時會很失落,能為逝者做多一點事,也是照顧者的心理需要。

若逝者臨終決志信耶穌,最理想當然是尊重他最後的信仰,採用基督教儀式;但若有家人大力反對,堅持用其他宗教,我會先建議用無宗教儀式,若對方堅持用其他宗教,我則建議想用基督教的家人作小許讓步,因為儀式是為在生的人,而逝者因為他的信,已安穩在主懷了,地上用什麼儀式都不影響他的得救,那又何必為儀式掉了家人關係?

喪禮是人生最後的典禮;相信逝者期望見到的是家庭和諧與安寧。

相關文章

所有文章 »

一次推動生死教育的反思

網上免費課程在疫情下如雨後春筍,我們舉辦付費課程,還會有人報讀嗎?

『吾知點死』的故事

看著這『吾知點死』的標誌,心中有說不出的激動,特別在疫情嚴峻的時刻,確診的人好像總有一個在身邊,可能是你自己,你的親人,朋友,同事,朋友的朋友……

我還是會永遠懷念你

當家屬仍在哀傷中,六神無主時,教會主導並不是壞事,但當主導變成霸道,整個程序都是牧者的意思,或只顧跟著教會全套禮文,卻顧不了前來的家人親屬是送別的心情,而不是要接收一堂他們當刻接收不到的道,這豈不白白浪費了一個牧養的機會?
All Rights Reserved © Copyright 2020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Policy | Powered by HK Platform
Toptagcrossmenuchevron-downchevron-leftchevron-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