殯葬行業一向給人很神秘的感覺,能在重陽節搞一個『九龍殯儀館開放日』,還舉辦不同工作坊以推廣生死教育,即使不算史無前例,也絕對是別開生面吧!開放日的重頭戲是請來台灣『安妮詩遺體處理團隊』的郭璋成老師分享遺體修復,內容包括:遺體修復的定義和目的、修復範疇、對喪親者的悲傷輔導功能,與喪葬文化的關聯性。聚會在九龍殯儀館地下的東海堂舉行,近三百人參與,座無虛席,郭老師從事修復工作多年,經驗豐富,給我們上了震撼的一課。
遺體修復是很專門的學問,領域包括法醫學,人體解剖並解剖雕塑學,特效化妝,據知在香港的遺體修復專家為數也不多,因為香港是個福地,很少天災,自然死亡的,一般遺體化妝師的技術已足夠應付,除非一些特別個案和家屬要求,很少需要進行遺體修復。
為表示對逝者及家屬的尊重,一開始主持人已聲明會嚴格執行與會者不能錄音,錄影及拍照;而在場所見,與會者都很自律。照片中有很多地方都打了格仔使逝者的身份不會被公開;但震撼的是修復師的鬼斧神工,使逝者由面目全非到修復後能帶給家屬的安慰,只能佩服團體的專業,技術和用心。在香港,如要用上案主的照片作教學用途,多會徵得案主家屬同意,據我認識,台灣在生死教育的方方面面都較香港做得仔細和嚴謹,相片上已標示『安妮詩遺體處理』,理應已得家屬同意。
也感謝『黑白灰藍』的版主鄺汝溡先生分享遺體修復的本地個案,今天的學習非常特別,是行內人也不常有機會接觸的課題,很欣賞策劃這活動的心思。
但畢竟殯儀館的禮堂設施不是作講座用途,音響設備與果效有待改進,因為有好的內容沒有好的音響配合,與會者在聽不清楚下專注力會大打折扣。座位的排法也不利出入及傳咪。也因為郭老師是台灣人,也有點口音,如有即時傳譯相信與會者更能掌握內容。
但承是次經驗,相信下一次會做得更好。Good 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