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蓋棺之前

聖公會聖匠堂長者地區中心近日推出了一套非常有趣的教材叫「蓋棺之前」,遠在屯門我也去參加工作坊,個多小時的工作坊帶來很多反思,學員無私的分享也給我有很多啟發。

(資深輔導員 杜婉霞)

為了「告別塵世」的服侍,也為了要在伯特利神學院教授喪禮課程,故努力尋找相關資源及學習,知道聖公會聖匠堂長者地區中心近日推出了一套非常有趣的教材叫「蓋棺之前」,遠在屯門我也去參加工作坊,個多小時的工作坊帶來很多反思,學員無私的分享也給我有很多啟發。

教材盒內有靈堂設計,有位置放上大頭相,也有很多問題咭給參加者思考,更有磁石貼給參加者貼上他選取的答案。遊戲盒的設計老幼咸宜,不只是老人家,連年青一輩也可以開始思考。

近日有以兒童醫院為背景的劇集播出,每個病童的精彩演出,每對父母的擔心和無奈,的確令我們明白沒有人知道什麼時候是「蓋棺之前」,時間或許沒有想像中遙遠。

隨時作好準備,不單不會「唔吉利」,反會帶來多一份安穩,少一點爭拗。

相關文章

所有文章 »

戰友

能被看為戰友的,不單價值觀相近,目標一致,且要有很大的信任度。「戰友」,即要有作戰的拼勁,也要有朋友的道義...

過渡痛失老伴的哀傷

雖然香港離婚率很高,有很多夫妻的關係不甚美滿,但長久恩愛,甜蜜美滿的夫妻也有不少。最近服侍了兩位長者都是痛失老伴,看見長者老淚縱橫,他們說起往事時眼淚都會不受控制的流下,就可知道他們感情有多深,有多麼的捨不得,甚至想起日後要適應沒有對方的日子,眼中流露的是多麼迷惘與徬徨。九十多歲的陳伯伯與太太是中學同學,十多歲時已認識,相知相識七十多年,老伴因病離世,作為丈夫的,不管行動有多不便,對愛妻的後事也盡力親力親為,積極參與;他以雄渾沉穩的聲線在安息禮獻唱屬於他和太太的情歌 “One day when we were young” ,與會者無不動容。他按他的狀態,還要求臨時加唱幾首,那當然沒有問題,任何情感的紓發都是他對太太愛的表達,那份表達也成了他的安慰,也是他對太太最後的心意;人雖然不在,但情--永遠都在!那份深厚的感情,永遠都不會消失,更沒有任何事物可以取替。王姨姨六十來歲,也是在十來歲時認識丈夫,與他相知相處相愛四十多年。這位被寵慣的嬌妻說自己事事倚賴丈夫,連怎樣交電費水費煤氣費也不懂,心怕日後也不知可以怎樣生活!香港地方細,處處都有兩人拍拖的足跡:銅鑼灣公園、尖沙嘴海旁、山頂行山徑、石澳燒烤場,想避也避不了!踏進任何一處都會勾起對方的影子,想起彼此曾說過的情話,往後的日子想想也挺難過吧!『喪偶』是個不可挽回的失去,也是個不能否定的事實,感情要好的夫妻面對失去人生的最佳伴侶:一個最疼惜自己,最明白自己,最真誠相待的人,那種『日後有心事都不知可以再向誰傾訴』的孤寂,的確要時間過渡與適應。面對那些傷心的未亡人,除了容許她的眼淚,陪伴她傷心難過,聆聽她訴說往事外,也嘗試帶她到另一境界:你想你配偶在天上希望見到一個怎樣的你?曾深深相愛的人,即使肉身上不能再相見,心中的愛意仍在,想對方生活美好是彼此常存的善良,而這份善良意願是不會因離世而減退。(原文刊於《號角》:https://cchchk.org/article/soul/counsel/hk220812d/)
樹葉間見太陽

即使明天沒有我

一場疫情給我們殺個措手不及......丈夫是院牧,在醫院工作,屬高危地方,這場疫情,令我們從新思考生命,思考關係,也更在乎關係的質素和意義。
All Rights Reserved © Copyright 2020 | Terms & Conditions | Privacy Policy | Powered by HK Platform
Toptagcrossmenuchevron-downchevron-leftchevron-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