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一位好朋友的父親主理殯葬禮儀,因為與朋友相熟,她也參與了幾次我主理的告別禮,她信任地將她父親後事交我處理;由第一次見面與家屬開會到安息禮完結,都希望能呈現伯伯的獨得生命。
第一樣要考慮的是禮堂。朋友希望在教堂舉行,氣氛會較安祥與寧靜;但朋友親戚們多在元朗,要在新界區找到能辦理安息禮的教堂選址有限,我建議在屯門的神召神學院 (正名:神召會香港聯會大樓大禮堂) 舉行。

神恩待我們預備了這個最合適不過的場地:禮堂寬敞舒適,投影音響等設備齊全,我們睇場時,嘗試由屯馬線兆康站行過來也很容易,交通比想像中便捷;要駕車的也有時租停車位,非常符合主家要求,更要多謝非常友善的院方同工協助,讓安息禮順利完成。

伯伯身處的年代屬香港艱難時期,故伯伯沒有很多機會接受教育,但他的自學能力很高,他愛閱讀,天文地理也難不到他。他自學英文:看南華早報,朗讀英語,並查考字典。在紀念角,隨了展出他用過的地球儀,地圖,及他常常看的聖經外,還有那本滿有歲月痕跡的字典,而神學院樓上就是圖書館,女兒說她爸爸一定喜歡在這個很有書卷氣的地方為他舉行告別禮。



伯伯與妻子相愛相守60年,展品中還有他的情書及親筆抄寫聖經的手稿,更特別的,是一份當年為希望太太日後能安居,在沙士時受惠政府政策而買下的房契。這些為生活打拼的痕跡,應該好好被珍惜,被表揚和被紀念。
伯伯一生殷勤,對婚姻忠誠,對子女愛惜,孩子們都能接受好的教育並各有所成。他一生的建樹,相信在上帝眼中結果纍纍。
『我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愛隨著我,我且要住在耶和華的殿中,直到永遠。』
(詩篇23:6)
伯伯忠心走完他在世上的路程,現在安穩天父懷裡,並期待他日與他所愛的家人天家再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