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學習與付「代價」的再思》

實體學習

經歷幾年的疫情,學習模式轉換,實體上課還有價值嗎?而習慣「免費午餐」的文化,是否需要正視?

『終生學習』是早年HKPES自由人小組强調的重點;特別在這個千變萬化,日新月異的世代,唯有不斷學習,吸收新知識,開闊視野,創新思維,才可有新的啟發和做法去應對不斷變化的社會及回應社會議題。

青少年自殺是近日社會的關注點,電影《年少日記》更掀起多個包場放映和多次觀後討論,建道神學院找來學院輔導系副教授劉佩婷博士主講『危機突襲到我家』的公開講座,超過二百人出席,現場不少是資深牧者、傳道同工、社工和家長。

幾年疫情改變了人們的學習模式,大家都習慣網上進行,但相信與人面對面的聯繫仍是無可替代,所以是次講座不設錄影及回看,也沒有直播。實體上課給人認真、實在,和專注的學習氛圍。我和丈夫都是從事助人工作,早已報名,能再次手牽手一起上堂的感覺真好!學習的熱情在內心燃起一股動力,準備專心聆聽講者的分享。

劉佩婷博士是一位我十分敬重及有份量的講員。我聽過她不少講座,她講述清晰,用字精準,情理兼備,有現實處境,也有數據分析,能將一個現象解釋透徹,讓我能從多個角度了解年青人面對的『長期孤獨』,及為何他們未能與身邊人深入地,親密地連繫,造成抑鬱症狀和孤獨感的原因。最後她帶出把握機會與年青人談生論死,幫助他們從信仰中找到自己的價值和存在意義,給他們一個可看見和盼望的未來,是其中一個有效防止年青人輕生的方法。能夠在工作中洞悉社會的需要,而又能作出適時適切的回應,並把信仰整合,確實難得!

不論是學習新領域 (以前沒有學過,但現在需要知道) 或深化舊知識 (即以前學過,但要更新所知) 都要有堅持的態度和謙卑受教的心。與人談論生死是學校沒有教的,更不會想到需要與年青人談及死亡:因為不知從何說起,也好像有點遙遠。但我們不談論不代表他們不會思考,唯有當我們放膽與他們談論,了解他們的想法,才會有較多機會用正確的價值觀影響他們。學習談論生死,敢於打開這話題,是新的學習,也是新的挑戰。

是次講座雖然是免費,但我相信為學習付代價,交學費是應該的,這不單是對講者在專業上的肯定與尊重,也顯出對這學習在態度上的認真和重視。

教會很多時舉辦的講座與課程都是免費的,有時講員也不易收足專業費用。

但最近我應邀在一間教會舉辦一連三個講座,不單沒有被講價,教會還要求學員報名和付費,教會也付我專業收費,且一分不少!這種被善待的經驗真好。相信若每個學員都被教導為學習付代價,不將聚會開支由教會或機構全數承擔,相信長遠來說,對學員、對教會/機構、對講員,三方都會帶來的好處。

(原文刊於【CBD職人 Bloggers】:https://hkpes.com/in-person-class/

相關文章

所有文章 »

收費的再思

近來接多了一些喪禮,遇到一些有關費用的心理關口,值得我好好思考......

主持自己的喪禮

應邀...策劃義工訓練課程,十堂的課程不算太長,而且邀請了多位在生死教育界的好朋[...]

沒有選擇中的選擇

生命何時終結,人沒有選擇;生命怎樣離開,也沒有選擇;殮房迫滿遺體,政府相關部門何[...]
Toppenciltagcrossmenuchevron-downchevron-leftchevron-right